AYX·爱游戏-杨旭谈中国青训困境,战术能力不足、身体红利难续,体系亟待改革

前中国男足国脚杨旭在一次足球青训研讨会上发表了对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AYX·爱游戏尖锐批评,他指出,当前的中国青训体系存在“四不像”的问题,既缺乏明确的战术培养方向,又过度依赖身体优势,导致球员成长后劲不足,一旦身体红利期结束,竞技水平便大幅下滑,这一观点引发了业内广泛讨论,也再次将中国足球青训的深层次问题推向舆论焦点。

青训“四不像”:缺乏明确方向

杨旭在发言中直言,中国青训体系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都想学,但什么都没学透”,近年来,国内青训机构纷纷效仿欧洲、南美甚至日韩的模式,但往往只是机械照搬表面训练方法,未能结合中国球员的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行本土化改造,一些青训营强调西班牙式的传控足球,却忽视了球员的基本功和决策能力培养;另一些则推崇德国式的高强度体能训练,但战术意识和比赛阅读能力依然薄弱。

杨旭谈中国青训困境,战术能力不足、身体红利难续,体系亟待改革

“我们的青训就像一个大杂烩,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最后球员既没有技术特色,也没有战术素养。”杨旭表示,这种“四不像”的状态导致年轻球员在进入职业联赛后难以适应高强度的竞争,甚至出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现象。

战术能力不足:青训的致命短板

杨旭特别强调了战术能力培养的缺失,他指出,中国年轻球员在青少年时期往往依靠身体优势碾压对手,但到了成年队,当对手的身体条件逐渐接近时,战术意识的薄弱便暴露无遗。“我们的球员在场上不会跑位、不会阅读比赛,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传球、什么时候该突破,这些问题在青训阶段就应该解决,但现实是很多孩子到了20岁还在补课。”

这一观点得到了多位青训教练的认同,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超梯队教练透露,许多年轻球员在青年联赛中表现出色,但升入一线队后却无法适应复杂的战术要求。“他们习惯了靠速度和力量解决问题,但在职业比赛中,对手不会给你那么多空间。”

身体红利期过后:职业生涯的断崖式下滑

杨旭还提到,中国球员普遍存在“身体红利期一过,水平迅速下滑”的现象,他指出,由于青训阶段过度依赖身体优势,许多球员的技术和战术能力未能同步提升,导致一旦年龄增长、体能下降,竞技状态便急剧衰退。“你看很多球员,25岁之前还能靠身体吃饭,但到了28岁、30岁,突然就不会踢球了,这在欧洲足坛是很少见的。”

杨旭谈中国青训困境,战术能力不足、身体红利难续,体系亟待改革

这一现象与中国足球的选材标准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国内青训选拔更青睐身材高大、速度快的球员,而技术细腻但身体条件一般的苗子往往被忽视,杨旭呼吁,青训体系应该更加注重技术和战术的均衡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成绩。

改革方向:回归基础,注重长期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杨旭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1. 明确青训理念:结合中国球员的特点,制定统一的技战术培养方向,避免盲目模仿国外模式。
  2. 强化基本功训练:从青少年阶段开始狠抓传接球、跑位、决策等基础能力,而非急于追求比赛结果。
  3. 提升教练水平:加强青训教练的培训,尤其是战术理论和实战教学能力。
  4. 延长球员职业生涯:通过科学训练和合理规划,帮助球员在身体优势减弱后依然能依靠技术和经验立足。

业内反响与未来展望

杨旭的发言在足球圈内引发强烈共鸣,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青训的确到了必须改革的关头,前国脚徐亮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支持,称“青训不是流水线,不能急功近利”。

改革之路依然漫长,中国足协近年来虽推出了一系列青训新政,如梯队联赛扩容、外教引进计划等,但基层落实效果参差不齐,杨旭最后表示:“青训是足球发展的根基,如果我们现在不彻底改变,未来十年可能还是原地踏步。”

随着新一轮足球改革浪潮的推进,中国青训能否真正摆脱“四不像”的困境,培养出兼具技术和战术能力的球员,将成为决定中国足球未来高度的关键。

发表评论